Klarna上市了,但它的野心远不止“先买后付”
这两天,金融科技圈都被一条消息刷屏了——瑞典公司Klarna正式登陆纽交所。
这两天,金融科技圈都被一条消息刷屏了——瑞典公司Klarna正式登陆纽交所。
Klarna 已敲定首次公开募股(IPO)计划,预计今日晚些时候开始交易。其申报文件显示,这家 “先买后付” 服务提供商的市值约为 140 亿美元。由于市场对一系列新关祱政策做出反应,这家金融科技公司今年春季推迟了原计划的 IPO。其他多家上市公司也提供 “先
金融科技公司 Klarna Group Plc(股票代码:KLAR)及其部分股东通过首次公开募股(IPO)募资 13.7 亿美元,发行定价高于此前公布的区间。此次 IPO 拉开了美国上市市场本年度最活跃周之一的序幕。
Klarna公司一度是欧洲估值最高的初创公司,但它的遭遇也充分证明,在科创圈多刺激的大起大落都不叫事儿。在经历了长期多次跳票之后,如今Klarna公司的IPO终于姗姗来迟。这家瑞典公司在全球带火了“先买后付”模式,也因此获得了全球95后和00后的青睐。目前该公
招股书显示,Klarna在2022年、2023年、2024年营收分别为1.9亿美元、22.76亿美元、28.11亿美元;运营亏损分别为9.8亿美元、3.23亿美元、1.21亿美元;净利润分别为-10.35亿美元、-2.44亿美元、2100万美元。
招股书显示,Klarna在2022年、2023年、2024年营收分别为1.9亿美元、22.76亿美元、28.11亿美元;运营亏损分别为9.8亿美元、3.23亿美元、1.21亿美元;净利润分别为-10.35亿美元、-2.44亿美元、2100万美元。
先买后付(BNPL)领域金融科技公司Klarna集团(KLAR.US)及其部分股东计划通过美国首次公开募股(IPO)募资至多12.7亿美元,将重启其此前因市场波动而搁置的纽约上市计划。
英国《经济学人》8月4日文章,原题:“先买后付”正在席卷全球墨西哥卷饼、音乐节门票甚至肉毒素注射,如今都能通过“先买后付”方式购买。这种支付模式在全球迅速走红,改变了消费金融的面貌。
原本为短期资金周转或购买大件商品而推出的“先买后付”服务(buy now pay later,BNPL),正日益成为美民众购买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无奈之选,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美国消费者财务状况的严峻分化。
原本为短期资金周转或购买大件商品而推出的“先买后付”服务(buy now pay later,BNPL),正日益成为美民众购买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无奈之选,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美国消费者财务状况的严峻分化。
“先买后付”(BNPL)贷款机构 Klarna(KLAR.PVT)本周报告称,今年第一季度消费者信贷损失同比增长 17%。尽管收入增至 7 亿美元以上,但净亏损翻倍至 9900 万美元。
Affirm(AFRM)股价近期上涨近 5%,回升至 3 月水平(此前曾从 4 月低点反弹),但今年以来仍处于下跌状态。该公司表示,与好市多批发(COST)的合作是一项多年协议,购物者在通过 “快速实时资格审核” 后,可进行分期数字购物。